龍德上師佛子菩薩修持的重點

佛子菩薩修持的重點

 

若要成為佛陀的心子,必須行持菩薩道。若能成為一位發菩提心的行者,將得到佛陀及諸佛聖者的歡喜、加持與祝福。《佛子行三十七頌》是非常重要的教法,有三十七個佛子菩薩重要的行持,為大乘行者的重要學處。

 

?讓我們一起恭聽慈悲 龍德上師開示:佛子菩薩修持的重點

https://youtu.be/3kVyBT8FKSA

 

00:11 冥陽兩利的普度法會

今天晚上是我們今年中元普施「盂蘭盆法會孝親、報恩、祈福迴向」大法會的第一天。首先,今天要做上供,待會第二階段要做吉祥的薈供,向人天導師教主 本師釋迦牟尼佛做大薈供。明天主要做下施,就是對鬼道眾生,一切有情做施食的法會。這樣一個冥陽兩利的法會,實在是很必要也很有意義。因為有很多發心修學佛法,特別志於修學菩薩道的法友大德請法,要修學《佛子行三十七頌》,這實在是非常重要的一個教法。

02:56 明見自心,是人生最要緊的事情

在佛陀時代,有一位叫須賴的年輕人,他在古印度的種姓制度是一位賤民。須賴的生活過得很勉強,但是他努力工作之餘,常常幫助別人,特別幫助那些貧病、弱勢的人。自己都快要吃不飽,常常還拿僅有小小的資財去捐輸,幫助那些他眼睛看得到,正在受著苦難折磨的人。日復一日,年復一年,不求任何的名聲和回報。須賴工作之餘,常常隨著佛陀的僧團,跟在僧團的周圍,敬陪末座,默默地聽聞佛法。所以他知道人生最要緊的事情,就是要明見自己的心性,能夠找回自己原本的真實面目,他就常常靜坐,反觀自照。

05:16 帝釋天王的考驗

帝釋天看了好一陣子了,覺得須賴,這種難行能行、貧而能施的精神,實在世間少有。他還懂得聽聞佛法,靜坐觀心來修行,想說他再這樣修下去,我帝釋天王的寶座,恐怕要換成他了。當須賴打坐的時候,帝釋天就兩次派了魔兵來擾亂他,測試他的道心;但是須賴聽聞佛法,靜心如如不動,看到這些恐怖的境相、魔擾也當作沒看到一樣。帝釋天王變成大富長者要給予財富,恢復帝釋天身,要給予帝釋天王位,須賴都不要。須賴說我心無所求,想跟隨僧團、佛陀,去向大菩提、涅槃解脫的境界,這才是我心之嚮往。帝釋天聽到非常的感佩,深深予以嘉許祝福,就消失在虛空中了。

11:11 菩薩為佛陀的心子

《佛子行三十七頌》,「佛子行」就是「菩薩行」,佛有兩個兒子,一個是傳承血脈,祂跟祂的夫人所生下的小孩:羅睺羅;佛的第二個小孩,指大乘菩薩:發菩提心,行菩薩道的行者。所以發大乘心,想要利益眾生的人,他會得到佛陀及諸佛聖者的歡喜、加持、祝福,視若心子一般。

14:24 如何成就菩薩道?

可是菩薩人人景仰恭敬,菩薩要怎麼修?「佛子行」就是「菩薩行」。「三十七頌」就是三十七個菩薩重要的行持,就是菩提心戒的本質內涵,它是完全與此教法相呼應。作者是無著賢大師,祂的藏名:戊初多美。戊初多美尊者,祂是出現在西藏的一位大善知識。

19:29 善用暇滿人身,學佛利己度眾

第一偈:「暇滿大舟幸已獲,為自他渡輪迴海,故於晝夜恆不懈,聞思修是佛子行。」一個佛子菩薩是恆時聞思修,恆常不斷地精進,已經得到八暇十圓滿的人身寶這個大舟,能承載自他,往復到涅槃彼岸。為了自度度他,出離輪迴海,一定要精進地聞思修,才會產生修證的力量,真實達到自他解脫、無礙成辦。

21:54 如何不忘失,對善惡業取捨的智慧?

第二個偈頌:「貪愛親眷似水蕩,瞋恨怨敵如火燃,取捨皆忘無明黯,捨離故鄉佛子行。」貪愛親眷如水蕩:大家都要跟親愛的人住在一起,就會養成深深的貪著,好像滾沸的水,沖走你累世修的善業。瞋恨怨敵如火燃:你有仇敵、惡鄰居,或者親戚之間的挑撥、風言風語,它就讓你燃起瞋怒之火,根本沒有辦法,做正確具義的事情,活在煩惱之中,就像烈火燒掉自己的福慧一般。然後會「取捨皆忘無明黯」,你善惡業取捨的智慧,就沒有了。我們學佛是以佛法的正知見來判斷,但是,貪愛親眷,或者遇到瞋恨怨敵,善惡取捨的智慧都沒有了。所以這個偈頌它講什麼?「捨離故鄉佛子行」,就是你依賴、眷戀,讓自己充滿深情、看不開放不下,或者讓你生起很多貪瞋痴慢疑的煩惱的地方,你要捨離。這是一個菩薩應有的行持。

32:26 哪裡才是好修行的地方?

第三偈頌:「遠惡境故惑漸減,離散亂故善自增,心澄於法起正信,依靜處是佛子行。」第三偈頌的重點:依靜處,離故鄉要依靜處,好修行的地方,沒有那種干擾,讓你退失道心、分散、攀緣、執著、墮落,或者染著的人事物,就叫寂靜處。

35:02 捨離現世執著,出離輪迴

第四偈頌:「常伴親友還別離,勤聚財物終棄捐,識客且遺身舍去,捨離現世佛子行。」捨離現世就是捨此世,不要執著此生。「常伴親友還別離」,仇人也會變朋友,朋友也會變仇人,親戚朋友常常感情好得不得了,剎那之間就面臨生離死別,常常都有很多的變化,掌握不了的,不用去執著,生下來就分秒步向死亡。所以「勤聚財物終棄捐」,自己辛苦賺的錢,用心裝潢的房子,也都是無常的,等到我們捨報,都變成別人的。身體裡面的靈魂、神識,它就像客人一樣,隨時會離開我們身體,這個房舍,叫「識客且遺身舍去」,所以要生起無常觀、出離心。「捨離現世佛子行」,學佛修行的人,你離故鄉、依靜處,如果沒有捨離現世,前面都白忙一場,只不過換了一個環境而已,所以你佛子行相當重要。

 

【竭誠邀請您護持觀音山弘法聖業】
https://reurl.cc/NalE6n
讓更多人改變命運得妙智慧!

▍訂閱觀音山YouTube頻道
http://ppt.cc/YQ5E

▍觀音山吉祥洲官方部落格
https://news.gys.org.tw/